你的位置:专业炒股配资 > 证券配资炒股 >
圆桌丨服务贸易“跑赢” 成稳外贸重要支撑
发布日期:2023-09-13 20:12    点击次数:179

编者按

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将于9月2日至6日在京举行。8月21日,商务部部长助理陈春江在国新办就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和2023年服贸会筹备工作进展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服务贸易显示出较强的发展韧性,保持较快增长。下一步将稳步推进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哪些特点?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未来应该如何进一步支持服务贸易发展?围绕相关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主持人 周子勋

图片来源:新华社

我国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李俊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情况如何?呈现出哪些特点?

李俊:从今年上半年看,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服务进出口总额3135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这个增长速度超过了货物贸易增长速度,也跑赢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服务贸易增长,在当前世界经济恢复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大国博弈加剧的背景下取得如此增长是十分难得的。分析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过去几年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支持政策持续发力,政策效应不断释放的结果。另一方面,与我国旅行领域持续放开边境管制措施,比如扩大团队游目的地、增加航线航班,带动跨境旅游、留学和跨境商务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从结构来看,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增长较快,占比继续提升。今年上半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363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3%,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3.5%,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知识密集型服务大多为数字可交付的服务,这反映出数字服务进出口增长明显好于整体服务贸易增长,表明数字服务进出口是带动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数字技术类服务、数字产品类服务、数据信息类服务和其他数字可交付的服务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旅游、教育、医疗、建筑、物流运输等传统服务的数字化也有巨大空间。

服务外包作为服务贸易的一种重要方式,也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对服务贸易的整体增长作出了贡献。2023年1-7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12639亿元人民币,执行额8527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15.5%和16.0%。从业务结构看,管理咨询服务、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互联网营销推广服务等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增速较快。从区域布局看,37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总计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6608亿元人民币,执行额4299亿元人民币,分别占全国总额的91.8%和90.5%。

从长期趋势看,我国服务贸易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我国服务贸易大国地位持续巩固。2022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进一步增至8891.1亿美元,同比增长7.3%。随着服务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2013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和服务进口额稳居世界第二。2013年,我国服务出口额位居世界第五;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三位。2013-2022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占比从5.6%提升至6.4%。

二是传统服务贸易仍然保持优势地位。多年来,旅行服务是我国服务贸易的大头,占比超过40%。疫情发生以来,受人员跨境移动限制,旅行服务贸易受到巨大冲击,但是运输服务贸易逆势增长,迅速超过旅行成为我国服务贸易第一大领域,2020-2022年,我国运输服务在服务贸易总额中的占比由23.2%升至35.3%。因此,总体来看,旅行、运输和建筑三大传统服务贸易领域在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中的地位仍然保持较高水平。随着今年以来旅行服务贸易的持续恢复,未来旅行服务贸易占比将继续保持高位,传统服务贸易在我国服务贸易中的优势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

三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持续增长。2013-2022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额由1851.0亿美元增至3727.0亿美元,在服务贸易中的占比由34.6%升至41.9%。从具体领域看,2013-2022年,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由247.2亿美元增至1241.8亿美元,年均增长19.6%,是我国增长最快的服务贸易部门;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额由10.4亿美元增至132.7亿美元,年均增长32.7%,超过同期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口额年均增速26.4个百分点,是我国增长最快的服务出口部门,标志着我国逐步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贸易由9.3亿美元增至43.9亿美元,年均增长18.8%,展现出较大的增长潜力。

四是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作用突出。2022年,28个试点地区所在的21个省市的服务贸易规模占到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97%以上,充分发挥了推动服务贸易发展“主力军”作用。2016年以来,各试点地区成为促进服务贸易深层次改革的试验田、推动服务贸易高水平开放的先行区、推动服务贸易全方位创新的策源地、引领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28个试点地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完善服务贸易协调机制,在运输、教育、医疗、金融、专业服务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开放举措,海南自贸港率先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试点地区数字服务、版权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保税+服务”等领域业态模式创新,大大激活了服务贸易发展动能。近几年来,发布数批次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五是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步伐加快。近年来,我国主动把握数字技术进步为服务贸易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推进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加快培育服务贸易发展新动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数字贸易”。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加快数字贸易发展”。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贸易数字化发展”。2020年,商务部牵头制定的《关于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将“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列为主要任务,并印发2021年、2022年、2023年工作要点,鼓励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发展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模式新业态。2013-2021年,我国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中的占比由34.6%升至43.4%。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助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张琳

中国经济时报:我国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上做了哪些探索?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张琳:从国内角度看,服务贸易发展是我国稳外贸的重要抓手。推动服务贸易“从增量到提质”的高质量发展,也是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服务贸易创新体现在管理体制创新、开放领域创新和高标准规则创新等多个方面。

一是发展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2016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在上海、海南等15个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2018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深化试点,范围扩大到北京、雄安新区等17个地区;2020年,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扩大到全国28个省份部分地区。试点地区的数量持续增加,试点的区域范围不断扩大,试点期限也从2年延长至3年,开放领域不断拓宽,便利水平不断提升,改革和创新促进了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这符合我国渐进式改革的思路,以渐进开放促增量改革,创造改革需求与体制供给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项宝贵经验;同时,这也符合服务贸易和服务业自身的发展特点。服务贸易和服务业集中于发达地区、发达城市,选择东部沿海地区为试点,充分发挥了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通过压力测试,探索新的成功经验,形成最佳实践案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二是开放领域的不断创新。我国服务贸易开放的领域不断扩展,覆盖了金融、电信、旅行、专业服务、运输、教育、医疗、金融等具体部门。与服务贸易密切相关的资金、技术、人员等各个要素跨境流动的自由化程度均显著提高,服务贸易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虽然以旅行、运输、建筑服务为代表的传统服务贸易发展受阻,但跨境电商、远程医疗、远程办公、远程教育、数字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贸易成为了我国服务贸易新的增长点,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

我国服务业的市场开放准入也在不断放宽。我国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的承诺,广泛开放服务市场,逐步降低服务领域外资准入门槛,按期取消服务领域的地域限制和数量限制,不断扩大允许外资从事服务领域的业务范围。在WTO分类的12大类服务部门160个分部门中,我国承诺开放9大类100个分部门,接近发达成员国平均承诺开放108个分部门的水平。中国还推出自贸试验区和全国范围内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不断缩减外资准入的负面清单,服务业的开放正在有序推进中。

在恢复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的同时,也更加需要抓住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重点领域,推进以高标准规则为基础的制度型开放。数字贸易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的重点领域和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放深刻地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数字服务出口规模持续扩大、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数字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此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水平不平衡、提高数字贸易的营商环境等各领域也正在快速地推进中。

三是高标准规则的创新和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服务贸易的高标准经贸规则制定,以国际合作促进开放发展;积极落实并践行RCEP和WTO贸易便利化协定的承诺,对标国际高标准,减少服务贸易的限制性措施,深入加强贸易便利化的改革。

从某种意义上说,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对推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有力地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随着生产技术进步,运输成本降低,市场一体化程度不断深化,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程度不断提升,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制造业优化升级。目前,全球50%以上的货物贸易和70%以上的服务贸易是中间投入,研发、设计、营销和销售等生产性服务日益成为制造过程的关键投入,制造业中服务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增强全球竞争力。

二是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极大地促进我国货物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显著地扩大了贸易的产品种类,推动了新产品和新市场的快速增长;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规模经济和资源优化配置;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通过搜索和信息成本的下降,以及数字技术等渠道,带来了总体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服务贸易发展是我国稳外贸的重要发力点,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地发掘全球市场的总需求。

服务贸易还是技术扩散的重要途径。在进口服务贸易的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分工与贸易,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同时,在服务贸易出口和创新发展过程中,可以使得中国服务、中国技术标准更好地服务于全球跨国企业,更好地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动,促进中国生产链、供应链和全球价值链的融合。

服务贸易发展呈现五大主要趋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中国WTO研究院教授 周念利

中国经济时报:服务贸易发展出现了哪些新趋势?未来应该如何进一步支持服务贸易发展?

周念利: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服务的可贸易性不断提升。此外,叠加产业升级以及消费者偏好的改变,服务贸易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不断增长。总体来看,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趋势。

第一,数字服务贸易逐渐成为服务贸易的主力军。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发展,服务的可贸易性大幅提升,同时成本迅速下降、应用场景广泛扩展。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统计数据,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比重已经超过60%,并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数字化转型同时赋予服务贸易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在全球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受疫情影响世界范围内服务贸易规模大幅下降,但也推动了数字技术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实际应用。视频会议、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服务外包等新模式逐渐成为工作常态,也在世界范围内带动服务贸易迅速增长。

第二,全球服务贸易规则不断重塑。数字贸易治理尤其是数字服务贸易治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之前的协定相比,目前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美墨加协定》(USMCA)、《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代表的区域贸易协定,以及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的专门协定,都对数字服务贸易规则议题范围进行了扩展,也对相关规则深度和雄心水平进行了提升。其中有关数据跨境流动治理、数字服务市场开放、数字贸易便利化、数字技术非强制转让、数字贸易包容性增长等规则更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议题。

第三,全球服务贸易结构在不断优化。以旅游、运输服务为代表的传统服务贸易虽然规模在增长,但其在服务贸易总规模中的占比却在下降。与之相对照的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占比在提升。受技术发展推动,知识产权在促进创新和发展方面作用重大。预计知识产权相关服务会逐渐成为服务贸易的主角。

第四,服务贸易壁垒仍然存在,并且呈现出一定的行业差异。根据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STRI)》显示,服务贸易壁垒最高的行业是航空运输、法律和会计服务、最低的则是分销服务、音像和货运代理。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仍然是任重道远。

第五,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边界不断融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全球价值链驱动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为提升利润水平、缓解销售波动风险,制造业企业不断向前端的研发设计和后端的服务环节转移,即所谓的“制造业服务化”。一些企业甚至完全实现了由生产商品向服务提供的业务模式转换,由此可见制造业服务化延伸了服务贸易的边界,使制造业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迁移。

为进一步支持服务贸易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从国家层面对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欧美发达国家普遍非常重视发展服务贸易,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战略作为指导,并提供政策、资金等多层面的支持。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国服务贸易总规模已经在全球名列前茅,但长期逆差是我国服务贸易的基本特征。此外,我国服务贸易的数据统计体系滞后,缺乏服务贸易领域商业存在的统计数据、企业和部门之间数据不能及时共享、部分地区层面数据缺失及滞后现象较为普遍,这些因素限制了对于服务贸易相关研究的深入。中央政府应对我国服务贸易的长期发展做出顶层设计,同时应该加强地方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切实解决服务贸易发展中的相关问题。

第二,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制定,发出中国声音,提升在相关领域的话语权。对于服务贸易规则,尤其是近年来成为主力军的数字服务贸易,其国际规则主要由美国和欧盟国家主导。美国主导的数字服务贸易规则主要强调数据跨境自由流动,推动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发展。欧盟则强调个人隐私的保护、视听例外、强化平台责任等。我国有必要立足于数字服务相关产业基础以及未来规划,在保证基本安全利益的前提下,针对服务贸易尤其是数字服务贸易治理提出符合相关的“中式”规则。

第三,利用好我国制造业优势,积极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挤压传统制造业的利润空间,并且在出口过程中也屡遭“双反”调查。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不仅有助于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带动产业升级,也有助于减轻工业生产对于资源的依靠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可以选取企业有竞争力的细分领域进行切入,比如产品的研发设计、产品包装的设计和生产、物流和分销渠道的设立,甚至是细分领域的法律和金融服务等。藉此提升我国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缓解我国服务贸易常年逆差的不利局面。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基金降费潮持续 倒逼产品创新

●日本深观察⑪丨中国经济不会重蹈“日本化”覆辙

●强国论坛丨让美好青春与传统文化“双向奔赴”

●热点丨北京:“政府+市场”联合发力稳重点群体就业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时报制造业中国数字领域发布于:北京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栏目分类
相关资讯